本页是<重庆奉节县巴蜀中学>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重庆奉节县巴蜀中学

阅读:9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7 02:17
单位介绍
在重庆巴蜀渝东分校2006年9月18日的校史上,有这么一段文字,记载了奉节县教育史上崭新的一页:县城西隅王家坪彩带飞舞,鼓乐宣天;楼接流云,湖漾清波。巍巍夔门俯瞰下的诗城喜气盈盈,人们共庆又一所新学校若龙腾九渊,应时而生。两年来凝结着夔州人民心血和希望的一所新学校———重庆市巴蜀渝东中学终于拔地矗立在蓝天白云间。回眸这1000多个日日夜夜,有各级领导奔忙的身影,有参与建设的各界人士秉烛夜议,有建筑工人昼夜辛劳,有巴蜀中学、永安中学两校领导班子的殚精竭虑,更有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呕心沥血。付出与艰辛会永驻于百姓心间,铭刻在学子心间,镌刻于诗城青史。如今,昂首瞻望,赞曰:着风藏水,朗朗天光云影;隐秀开泰,佼佼人杰地灵。

一所库区新学校诞生的幕后故事

库区呼唤优质教育

奉节亟需办教兴县

.奉节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重点扶贫县。同时,奉节县又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县,每年小学毕业生约有18000人。然而,奉节本地的优质初中教育有限,除现有的两三所好一些的学校能容纳近3000人外,其他更多的学生只能到条件比较差的农村学校就读。为此,很多家长不惜倾囊投入,将孩子送到外地读书。

重庆奉节县巴蜀中学位于,重庆奉节县巴蜀中学提倡“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办学理念,树立“勤奋、求实、文明、创新”的校风。

就拿李明来说,去年小学毕业后,本可凭不错的成绩就读奉节县的任何一所中学,但从事经营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还是把尚欠生活自理能力的李明送到了离家很远的重庆市巴蜀中学,不仅要缴纳择校费,还要花去一大笔生活费。奉节县一位教育人士说,像李明一样,从奉节县小学毕业后在县外接受优质中学教育的孩子总共有1000人左右,而奉节县是贫困县,像李明家庭这样有经济实力的毕竟是少数。

据了解,奉节县外读的孩子大多数在重庆、万州等地,也有就读于湖北武汉、荆州等地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外地上学,不但要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不便于家长对孩子的管理,难以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因此,在奉节县内创办一所能与重庆市巴蜀中学这样的名校相媲美的优质中学,造福奉节子孙后代,是全县人民迫切期盼的事。

“引进一所名校比引进一个上亿元的投资项目更有价值。”“扶贫先治愚,兴县先办校。”“要把奉节建成湘鄂渝陕边区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强县”……奉节县各级各部门达成了共识,全县上下形成了“兴学办校”的良好氛围。

五上重庆精诚所至

扶助库区不遗余力

重庆奉节县巴蜀中学位于,重庆奉节县巴蜀中学提倡“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办学理念,树立“勤奋、求实、文明、创新”的校风。

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奉节永安中学,成功地完成移民迁建后,学校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使教育质量能与学校地处新县城的黄金位置相吻合?一次工作上的联系,让奉节县及其永安中学与重庆市巴蜀中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4年初的一天,巴蜀中学长傅唯泉应邀来到奉节,受到县委书记陈孝来、县长刘渝平等领导的热情接待。早就有意把巴蜀中学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库区的傅唯泉,在奉节县领导的陪同下,考察了奉节县的教育情况后,逐渐确立了在奉节永安中学设立巴蜀中学分校的完整构思。

让人料想不到的是,傅唯泉回校后,召集学校领导班子、行政办公会、教代会和工会代表召开会议,对建立分校一事进行深入研究、研讨并表决,其结果是,由于认识的角度不一,竟然未获得多数人支持,在投票中没能通过。

奉节县领导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一步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因为他们知道,巴蜀中学是一所在重庆乃至全国具有良好声誉的名校。有人说,以奉节县的人力财力状况,就是再花几十年的功夫,县内任何一所中学达到巴蜀中学现有水平,也是望尘莫及的。因此,引入巴蜀中学在奉节县建分校,的确不失为是办好奉节县教育的捷径。

为此,县长刘渝平亲自到巴蜀中学,表明奉节县政府对引进优质教育的诚意。随后,时任县委副书记李晓华、副县长杨开奎五上重庆,商讨联合办学事宜。巴蜀中学先后也派出一批批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到奉节考察,陈孝来、刘渝平等领导亲自接待,陪同考察。随着考察的增多,奉节县获得了更多的支持者。

在奉节县四大家领导的关心和县级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春,巴蜀中学与永安中学的份协议达成;2005年5月,巴蜀中学与永安中学联办的“重庆市巴蜀中学渝东中学”在奉节新县城王家坪破土动工;2006年秋季,占地200多亩,投资5000万元,可容纳3000名学生的现代化的重庆市巴蜀中学渝东中学迎来了批学子,实现了奉节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的梦想。

刘渝平说:“巴蜀中学本着扶持库区教育的目的,带着深情厚意而来,我们从土地征用、教师工资等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双方的努力,使合作的手握得更紧,教育的硕果也将结得更丰。办好这所学校是奉节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契机,可以此打造我县的艘教育航母。”

“巴蜀中学能到奉节办分校,是奉节人民的诚意感动了我们,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傅唯泉说,“为库区人民办学,我们捧着一颗心来,决不带半点利走。”

重庆市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优质教育资源在库区的辐射,是义务教育的有力补充,是社会力量办学新路的探索。”

用巴蜀中学“正版软件”

装载渝东中学

为保证渝东中学高起点、高质量办好教育,巴蜀中学领导多次与奉节县委、县政府领导及县教委协商,多次召开校长会、办公会(扩大会)、教代会,听取意见,共商办好巴蜀渝东中学的大计。双方达成共识:将重庆市巴蜀中学先进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培训、教研科研等“软件”,移植“装载”巴蜀渝东中学。

践行巴蜀办学理念。巴蜀中学“公、正、诚、朴”的校训,学校在新时期确立以“三本”教育理念为核心的先进办学理论、办学目标是谱写巴蜀中学办学历史辉煌诗篇的旗帜、目标和方向。为此,巴蜀中学决定:在巴蜀渝东中学复制和践行巴蜀中学办学理念———确立“公、正、诚、朴”为校训,“教育以人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建名校、塑名师、育英才、铸全才”的办学目标。

选派校长主持工作。为保证巴蜀中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在巴蜀渝东中学得到真正体现,保证教育、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在高起点上有序推进,巴蜀中学选派了教育思想先进、工作作风朴实、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经验丰富、业绩显著的原巴蜀中学教科处主任、中学研究员级教师江崇明到巴蜀渝东中学担任校长,主持全面工作。并选派1—2名管理干部,偕同奉节永安中学管理干部,组建巴蜀渝东中学核心管理团队。

教育教学巴蜀领唱。为保证巴蜀渝东中学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的“巴蜀味”,3年多来,巴蜀中学除坚持选派部分教师到巴蜀渝东中学任教,全程指导、示范常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外,学校初中各年级、各主要学科还在每学期不定期派出约10名骨干教师“送教”、“献课”。

教师队伍巴蜀铸造。巴蜀渝东中学建校之初,教师队伍组建就选择了高起点,通过“巴蜀影响力”,锻铸“巴蜀造”师资队伍。随着学生增多,师资需求日增,在奉节县人事部门及县教委的统一安排下,按政府公招相关规定,面向社会招聘教师。选拔时,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是大学毕业生,都必须经过资格审查,笔试、上课、面试等考察程序,均由巴蜀中学领导、教师考核把关。

教师成长巴蜀搭台。为使巴蜀渝东中学师资队伍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巴蜀中学搭建了常态化培训、交流、发展平台。从2005年起,巴蜀中学每学年接纳一批巴蜀渝东中学教师来校“听课、试教”;每年暑期,巴蜀中学接纳巴蜀渝东中学教师来校接受“提高、拓展”培训。3年来,巴蜀渝东中学先后有130多名教师,到巴蜀中学担任班主任、跟班承担教学工作,接受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教育教学业务培训,受训教师不仅业务上得到全面系统提高,还在生活上得到细致如微的关照。

重庆奉节县巴蜀中学位于,重庆奉节县巴蜀中学提倡“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办学理念,树立“勤奋、求实、文明、创新”的校风。重庆奉节县巴蜀中学位于,重庆奉节县巴蜀中学提倡“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办学理念,树立“勤奋、求实、文明、创新”的校风。

为把巴蜀渝东中学建设成渝东乃至重庆名校,巴蜀中学积极“构建巴蜀教育共同体”。一是搭建“巴蜀论坛”。通过专家讲座、论坛交流等活动,使两所学校的育人目标、育人手段、课程建设等协调一致。二是组织“巴蜀联考”。在每期教学过程中,增进教学交流,努力做到两校教学“进度、资料、测试、分析”协调一致。三是携手“巴蜀科研”。巴蜀中学申报、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时,将巴蜀渝东中学纳入规划,协作研究,成果共享,协调一致,不断培育其硬实力。

据江崇明介绍,从2004年破土开荒至今,巴蜀渝东中学固定资产已达5000万元。学生从2006年24个班,发展到2009年的64个班3800余人,每年招收1000多名学生。教师从60人增加到188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前奉节县每年升入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就读的只有10—20人。2009年,仅巴蜀渝东中学一所学校上巴蜀中学统招线的就有80人,实现了山区孩子直升市级高中统招班的梦想,奉节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城乡教师“捆绑”的故事

“我们真如相亲相爱一家人”

“在前往巴蜀中学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中华名校,巴蜀中学的每位老师是真正的名师,他们一定很‘高傲’。”近日,黔江民族中学老师向阳回忆到巴蜀中学跟班学习一周的体会时谈到,“其实不然,学校教务处费主任和两名老师早已在学校大门口等待我们的到来。一进校门,就被巴蜀老师的热情所包围,盛上热茶,问寒问暖,为我们准备了新的卧具、生活用品和就餐卡。接着参观了美丽的校园,还给我们的学习作了科学、周密的安排。从课堂观摩、毫无保留的经验介绍,到畅谈巴蜀的昨天、今天、明天以及黔江的风土人情,我们真如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近几个月来,黔江区教师为何一批又一批到巴蜀中学跟班学习?事情还得追溯到去年———

2009年11月9日,是黔江民族中学里程碑意义的日子。黔江区四大班子领导和巴蜀中学长傅唯泉一行7人,与黔江民族中学5900余名师生欢聚一堂,隆重举行了“黔江民族中学与重庆巴蜀中学‘捆绑发展’协议签字暨‘创重’仪式”。

根据“捆绑发展”协议,在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巴蜀中学对黔江民族中学从学校管理、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办学条件和名师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对口帮扶。黔江民族中学每年将派出50名至80名领导干部、教师,到巴蜀中学跟班学习,巴蜀中学每年派出骨干教师到黔江民族中学办讲座、上示范课,两校教学资源完全共享,以实现黔江民族中学办学理念大创新,管理水平大提高,教师干部素质大发展,教育质量大提升,办学环境大改变的“五大提升”目标;实现一年创建市级重点民族中学、三年建成新校区、五年打造武陵山区民族教育高地的办学愿景。

黔江区领导高度赞赏巴蜀中学将的教育资源传输到黔江,扶助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发展,并希望以“名校联姻”、“专家引领”、“资源分享”为依托,以师徒结对方式为重点,促进黔江民族中学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推动黔江教育水平整体升位。

傅唯泉表示,从现在开始,巴蜀中学和黔江民族中学就成了相亲相爱,相互学习,共谋发展的一家人。“我相信,黔江民族中学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在广大师生的努力拼搏下,一定能够成为渝东南地区乃至重庆市有名、的一所学校。”

一所边城学校的故事

无偿帮扶提振师生精神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沈从文讲述的哀婉而凄美的爱情故事《边城》,就是在今天中国版图上重庆距湖南500米的“边境”,秀山县洪安中学就坐落在这诗意的世界里。

2007年以前,学校的教师没有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就挤在几个人一间的破旧寝室里。学生们没有浴室,学校的藏书量也很有限,更没有塑胶运动场。从2007年开始,重庆市巴蜀中学启动了对口帮扶洪安中学的工作,这些情况开始有了逐渐改变。


校长杨波介绍,3年多来,巴蜀中学先后资助50万元,建造了师生浴室,并且赠送了图书5000册,改善教师办公环境,添置办公用品,购买学生餐桌等。不仅如此,还组织教师赴洪安中学送示范课、优质课,吸引了秀山周边及湖南、贵州等地的教师前来听课,反响很大。这些实实在在的帮扶,不但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还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县、镇领导及县教委更加关心学校,迅速确定了学校塑胶运动场铺设、教师宿舍楼修建等工程的实施。同时,校友踊跃捐资近百万元资金投入校园改造工程……学校教育教学条件一天天改善,提升了教师们信心和激情,全校的精神面貌提振起来,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迅速提高。去年,学校一名学生成绩列全县第5名,创学校建校40年来成绩。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